Search

「你不需要是受害者,也能理解受害者所遭遇的痛苦,這就是同理心。」
  
本來不想...

  • Share this:

「你不需要是受害者,也能理解受害者所遭遇的痛苦,這就是同理心。」
  
本來不想打這篇的因為想到又有可能被厭女症者罵我就先白眼翻十圈,但最近韓國娛樂圈的性侵事件太引起我的關注(搜尋:勝利 性暴力),想到華國娛樂圈也有類似事件(大家還沒忘記鈕承澤吧?),或說世界上的各個角落都還有不知多少女性遭受強暴、性侵或性騷擾,難道不該憤怒嗎?

男性、女性或任何性別都可以是父權體制下的受害者(這邊講的父權不是指任何男性個體,而是指以男性為中心的權力運作模式),男性可能是被期待要有錢和養家,女性是要生育和順從男性。不過男女的不平等現象在父權體制下是對等的嗎?男性在父權體制下遭受的痛苦,是和女性一樣程度的嗎?
當女性被物化的情況是一種現象而不僅僅是單一案例,當強暴、性侵和性騷擾等等在女性身上發生的比率大於男性許多(當然男性被性侵的事件也該被關注),當女性的身體自主權需要被男性所主宰的社會所規範與定義,是不是代表女性所擁有的自由比男性少,所受到的傷害卻比男性多?然而有人卻說現在女權過高了,事實上大概只是擁護父權的人害怕自己所擁有的特權逐漸消失,因而害怕女性及其他性別逐漸崛起,但崛起就代表過高了嗎?崛起代表的只是女性正在爭取與男性對等權利的過程,而追求的結果是平權,並非要比男性的權利更高。事實是在性別平等以前,在女性被物化的情形消失以前,在LGBTQ不再被歧視以前,女權都沒有也不會過高,而這條路還很長。

對於那些認為物化女性很正常、把女性當商品、發生性侵事件只會檢討受害者穿太少而不是加害者有錯的人,是的你不是受害者,但不代表你可以踐踏受害者的遭遇,不代表你不該試著理解,不代表你可以無視,因為這樣只會造成二次傷害,而你也成為了加害者。

前陣子上傳的《性別教育》後來被部分網友嘲笑和羞辱,對我人身攻擊或說我女權自助餐就算了,還出現各式噁心厭女言論和對女性的謾罵,甚至有人說我那篇貼文及相關留言是「女權集中營」,這個比喻我真的笑不出來,難道不能試著想像納粹的受害者或此刻正被關在集中營的維吾爾人是遭受到了什麼樣的對待嗎?集中營是如此恐怖的地方,以集中營比喻任何事情都是不妥的吧。「強暴」這個詞被亂用也是同理,例如有人接案被案主提出不合理要求時就說自己被案主強暴了,但強暴是什麼意思?強暴常專指性侵犯暴力,也就是強姦。這是一個會導致受害者身心嚴重創傷的事件,使用這詞在任何非相關之處都是不妥的。語言的殺傷力可以很大,任何一個隨口說出來的「笑話」真的都不好笑,只會使受害者再次被傷害。
  
最近沒時間畫新圖,這大概是之前的作品中比較女性相關的,就解釋成女性及女體應該是要被灌溉而非被欺凌的。這張畫面裡的女性是主體也可以解釋成女性是自己人生中的主角,而不是任何人的附屬品。(幫你們都腦補好了)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A ee mi 插畫 illustration / 動畫 animation - aimeechang.com http://instagram.com/e.e___c https://www.behance.net/A_ee_mi
View all posts